什么样的人才是命里带福的人呢?听个老故事就知道了。
很早以前,河东边有个小村子,村头三间茅草屋里住着张大妈和她的儿媳妇春桃。春桃十八九岁刚嫁过来,先是公公上山砍柴出了意外没了,没过多久丈夫又得了急病死了,家里就剩她们俩寡妇。
张大妈受不住这打击,一病不起。偏赶上那年头不好,春天大旱,秋天又闹蝗灾,地里颗粒无收。家里值钱的东西都卖光了,也凑不够给张大妈抓药的钱。春桃没辙,只能天天出去讨饭,讨到稍微像样点的就留给婆婆,自己只喝点稀粥汤垫垫肚子。
展开剩余60%大灾年里,饭哪那么好讨。这天,春桃从大清早跑到晌午,才讨到半块糠菜饼子和半碗野菜粥。她想着赶紧回家伺候婆婆吃喝,可饿得实在走不动道,正想先把菜汤喝了,就听见路边传来微弱的声音。
树底下靠着个面黄肌瘦的老奶奶,哆哆嗦嗦地求:“闺女,俺饿了三天了,能不能给口吃的?”春桃心眼善,赶紧端着菜汤凑过去,送到老奶奶嘴边。老奶奶几口就喝光了,还把碗底舔了又舔,“要是能再有点干的,俺兴许就有力气挪步了……”
春桃摸了摸怀里的半块饼子,犹豫了一下——大不了一会儿再去给婆婆多讨点。她掏出饼子递给老奶奶,老奶奶接过去三口两口就咽了,差点噎着。歇了会儿,老奶奶叹气道:“闺女,今天多亏你救俺,可下顿还不知道在哪儿,早晚也是饿死……”说着就掉起了眼泪。
春桃听着心里发酸,也跟着掉泪,忽然有了主意:“大娘,俺春桃从小没娘,现在就跟婆婆过。要不俺认您当干娘,您跟俺回去做个伴?反正伺候一个也是伺候,俩也是伺候,俺还能多个人疼呢。”
老奶奶愣了:“这大灾年,你不怕多张嘴吃饭?”“不怕,俺多跑点路就是了。干娘您坐着等,俺去东庄给婆婆再讨点。”过了会儿,春桃讨了些吃的回来,扶着干娘回了家。
张大妈见春桃带回个能说说话的伴,挺高兴,可多了一口人,日子更紧巴了。春桃每天天不亮就挎着篮子出门,东庄跑西庄,一天得走几十里,回来还得伺候俩老人,洗衣做饭忙个不停。
日子一天天过,干娘在春桃照料下,身子渐渐硬朗了,可春桃却累得越来越瘦,脸色也差。这天夜里,等春桃伺候张大妈睡下,干娘把她叫到院子里:“春桃,到你家已经二十一天,功德圆满了。实话说,俺是观音座前的仙鹤侍女,奉了法旨来寻孝善之人,你就是俺要找的。”
说着,她手心出现一块巴掌长、三指宽的青石板:“这叫有求必应石,你对它说‘请你救苦救难’,它就会变大,要啥有啥。记住,这事只能你知,说出去就没命了。”话音刚落,干娘就化作仙鹤飞走了。
春桃捧着石板回屋,放在地上,双手合十拜了三拜,轻声说:“请你救苦救难。”金光一闪,石板“唰”地长到六尺长、三尺宽。她又说:“请赐粮食布匹。”金光过后,石板上果然堆满了米面和布料。从此,她和婆婆的日子终于好起来了。
发布于:辽宁省贵丰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