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抱歉,没能及时站出来......”
前不久,法国小伙马库斯向中国捐赠了618张历史照片。
每一张都清楚记录着日军犯下的滔天大罪。
这位28岁的法国小伙或许未曾料到,当他跨越半个地球将照片捐赠给中国后,一场跨越时空的战争正在数字世界悄然打响。
然而“拔出萝卜带出泥”,恶心的一幕再次上演。
正如张纯如在《南京大屠杀》中写下的预言,一步步应验了。
01
马库斯在整理外祖父遗物的时候,发现了一个旧箱子,箱子上面积满了厚厚的灰,仿佛刻意被遗忘在时光长河的尽头。
打开后马库斯才知道,箱子里承载了多么厚重的真相,618张照片,每张都是对日军暴行的记录。
展开剩余89%泛黄的照片边缘以及上面有点褪色血迹和法文,无一不在昭示着这些照片的真实性。
1937年,马库斯的外祖父劳伦斯还是个年轻的小伙子,他来到中国之后爱上了这里的一切,下定决定要在这里定居。
他享受中国的美食,欣赏中国的山水,更喜欢他那些友善的中国朋友,一切都是那么美好又安宁。
但是日军的枪声打破了这份安宁,劳伦斯亲眼看着他的中国朋友们一个个死去,看着日军对他们实施的暴行。
而他和家人因为外国人的面孔,暂且逃过一劫。
他不甘心就这样看着,他决定把他所见的一切都记录下来。
于是年轻的劳伦斯拿起了他的照相机。
他看到巷子里烧杀抢掠的日军,看到街上中国人的断臂残肢,看到被炸得面目全非的铁轨,看到铁轨旁烧焦的尸体......
他强忍着胃里的翻江倒海,拍下一张又一张的照片,无声地记录着这场暴行。
他正在冲洗照片的时候,日军闯入了家中,杀死了他年幼的两个儿子。
看着最亲爱的家人也死在日本人的刀下,劳伦斯狼狈的逃回了巴黎,把他拍摄的照片束之高阁。
把他的中国之行,深深的埋在心里,讳莫如深。
02
直到多年后,劳伦斯过世,他的外孙打开旧箱子,尘封已久的秘密才得以重见天日。
箱子里封存着那年的南京城,哀嚎遍野,血流成河......
日军轰炸闸北的火光照亮了天空,黄浦江里飘着尸体的残肢,血液把河水染红。
还有难民营里侥幸存活的人,骨瘦如柴的孩子用空洞的眼神望向镜头,人们的衣服上都是没干的血迹。
照片的背后,是劳伦斯颤抖着手写下的:
“1937年12月13日,南京城破”
今年8月6号,马库斯奔赴万里从巴黎来到中国,双手颤抖着递上这六百多张记录着日军暴行的照片。
为了更加了解照片中的那段历史,马库斯一下飞机就立刻前往电影院,观看《南京照相馆》。
他看着电影里面那尸横遍野的画面,眼睛也被画面里刺目的红染上了颜色。
那一刻,电影里的画面和照片重合,血腥的真相活生生的在他面前演绎!
马库斯被冲击到难以忍受,看了一半就冲出去呕吐。
一个中国小姑娘认出了他,热心的帮他拍背,眼睛亮晶晶的看着他说:
“谢谢你为中国做的事!”
但是他在接受采访时,却红着眼眶说“我不配接受中国人的感谢”。
他认为是他们家人的胆怯、恐惧和悲伤,让这些照片一直被藏在阁楼上,直到现在才问世。
是他们让真相到来的太慢,使他们对不起中国。
但是事实上,无论什么时候都不晚,他们做的这一切足够伟大。
03
但是这个时候,却出现了恶心的一幕。
网络上开始出现一些不和谐言论,竟然有人怀疑这些照片是AI合成!
有人质疑他们是拿AI的图片骗人,声称“日军制服纽扣样式不符”,怀疑他们是“诈捐”,借《南京照相馆》的热度来炒作。
甚至还有人直接跳出来,说这些照片和档案馆里留存的影像雷同,疑似打印品。
一句句唱衰的声音在网络上跳出,这让人不禁想起张纯如的话。
她在《南京大屠杀》中写道:
“忘记屠杀,等于第二次屠杀。” “忘记过去的人,注定要重蹈覆辙。”
且不说他马库斯怎么用打印品充作旧照片,直说“诈捐”,如果只是“诈捐”博流量,他又何必从巴黎飞到中国。
网络上质疑声四起的时候,《人民日报》直接发文“跨越国界的正义接力”,以此力挺马库斯伟大又勇敢的行为。
网友们也并没有被谣言带跑,而是纷纷在评论区下流言,声声鼓励,句句感谢。
上海松湖抗战馆更是亲自下场辟谣,直接发出专家鉴定,证明照片的真实性。
并且还把照片证据在直播中一一展示,那些唱衰的声音顿时偃旗息鼓。
04
张纯如说:“请相信一个人的力量。”
而劳伦斯和马库斯,正是印证了这句话,一位是记录者,一位是捐赠者,他们都在为了真相对抗外界的舆论和威胁。
参观完南京纪念馆后,马库斯留下一句“前事不忘后事之师。”
是啊,历史的伤痛是无法磨灭的。
这段历史是千千万万个劳伦斯,拼尽全力才能保存下来的,是我们要永远铭记的!
发布于:河南省贵丰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