剧里从六十年代后期到七十年代中期,江司令帮着自家和亲戚家的八个孩子都当上了兵,后来这些孩子混得都不差。就因为这,网上好多人说这是 “一人得道,鸡犬升天”,其实这话有点太片面了。
在那个年代,部队就是香饽饽,军人家里的孩子,首选大多是去当兵。你想想,要是江司令的五个孩子,有的进工厂当工人,有的下乡扛锄头,有的在家闲着没事干,这就真符合常理,能让观众看着舒服吗?再说了,当司令的帮着那些家庭出身不好、没出路的侄子外甥找条活路,这既合人情,也符合当时的现实啊。
剧里江德福帮着当兵的八个晚辈,具体是这么几位:
安杰的大侄子安晨,六十年代后期被江德福安排到福建当了海军。
展开剩余69%江德福和安杰的大儿子江卫国,七十年代初火线入伍,直接去了中苏边境,那可是真刀真枪可能要拼命的地方。
二儿子江卫东,本来想当飞行员,体检没通过,退一步当了空降兵,也算圆了当兵梦。
江德福那个冒充儿子的侄子江昌义,是最特殊的一个。他找上门认亲是八月十五中秋节,过了国庆没多久,这时候根本不是征兵的日子。而且他是农村户口,都二十二三岁了,早超龄了。就这条件,江德福愣是把他安排到宁波当了海军,还是舰艇兵,这中间肯定费了老鼻子劲,托了不少关系。
安杰的侄女安怡,高中毕业在家没事干,也是江德福帮忙,成了女伞兵,多神气。
安杰的外甥女欧阳安然,江德福帮忙留在岛上当卫生兵,后来还考上了医科大学,出息了。
安然的妹妹欧阳安诺,江德福专门求了老战友韦大壮,才安排到广州当了通讯兵。
江德福和安杰的大女儿江亚菲,留在岛上当通讯兵,没几年就当上了通讯连连长,能力确实不赖。村户口当兵本来就难,他还超龄,又不是征兵季,最后还能上舰艇当海军,这难度系数绝对是最高的,没江德福这层关系,想都别想。
再就是欧阳懿的两个女儿,她俩当兵的时候,欧阳懿虽说剧情里说平反了,其实就是恢复工作,身份还是敏感的右派,家里还有海外关系。在那个年代,这种情况能当上女兵,还是俩一起,没江德福帮忙,门儿都没有。
安泰的一儿一女还算顺,主要是安泰五十年代初就参加了公私合营,被定为小业主,还在工厂上班,身份不算太差,对孩子影响没那么大,所以安排起来相对容易点。
至于江德福自己的三个孩子,大儿子火线入伍是响应号召,受表扬的;二儿子当空降兵是自己争取的,只是没当成飞行员才退了一步;女儿当通讯兵后来还升了官,都是靠自己拼出来的,这都算正常。
其实在那个年代,当兵是多少人挤破头想进的门槛,能穿上军装不仅光荣,将来出路也多。江德福作为家里有能力的长辈,帮着晚辈谋个好前程,既是人之常情,也有那个年代的特殊背景在,真不能简单用 “鸡犬升天” 来否定,毕竟这些孩子后来也都靠自己闯出了名堂。
发布于:山西省贵丰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